查看原文
其他

刊物|《中国典籍与文化》2021年第2期

徵文考獻 2021-11-10




文献天地



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日抄八行本《毛诗注疏》残本考略

陈兵兵

摘要:《毛诗》注文与疏文合刻始于越刊八行本,但久已不传,唯台北故宫博物院尚存一日抄八行本残本,乃杨守敬于日本访书所得之旧藏,鲜为人知。世所通行的《毛诗注疏》皆属于十行本系统,较之前者,多有疏漏。本文对日抄八行本作简要介绍,并通过将之与单疏本、宋刊十行本以及传世诸本相比较,在考辨异文的基础上,探讨该本对于了解《毛诗注疏》原貌、纠正传世本讹误、考索版本源流与嬗变、保存《毛诗正义》异文等方面的文献学意义和价值。

关键词:八行本;毛诗注疏;校勘


北京大学图书馆藏《文公先生小学大全》版本考

董晨

摘要:北京大学图书馆藏《文公先生小学大全》,著录为元刻本。本文通过对其版本特征及其引用注释的出处、体例的考证,发现其版式、字体复杂多变,有部分注释系修板时补入;该本注释中包含有出自明人著述的内容,且其引用《论语》《孟子》各章承袭了《四书大全》相应部分的注释。故可推知,此书刊刻时间在明永乐十五年(1417)之后,当不早于明宣德元年(1426)。

关键词:小学大全;四书大全;明刻本


明本《澹轩文集》研究三题

马庆洲

摘要:马愉为明宣德二年(1427)状元,其诗文在成化及嘉靖年间两次结集刊刻,以《澹轩文集》之名行世,《四库全书总目》著录于“存目”之中。成化本早已无存,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所藏嘉靖本,是目前所知唯一的存世刻本,被《四库全书存目丛书》用作影印底本,并于2013年4月入选第四批《国家珍贵古籍名录》,极为稀见。本文就《澹轩文集》书名异名、刊刻过程、有关抄本等相关问题,作进一步考证。

关键词:明代;马愉;澹轩文集;嘉靖本


何景明《学约》原本与《学约古文》考

高虹飞

要:明代“前七子”复古派领袖何景明任官陕西提学副使期间所作《学约》,是研究何景明教育实践、文学理论、学术思想,考察明代提学官学政管理、士子科举教育等问题的重要材料。《学约》今已不存,然岳伦在《学约》基础上编成的古文选本《学约古文》尚存。本文通过明嘉靖十年(1531)杨抚刻本《学约古文》还原何景明《学约》内容,又校勘《学约古文》现存主要版本异同,考察《学约古文》与何景明《古文集》之间的关系。学界多以《学约古文》《古文集》为不同作品,然二者实为同书异名。

关键词:何景明;学约;学约古文;科举;古文


《春秋左传诂》成书考

——以其所辑《左传》汉儒旧注为考察中心

吕东超

摘要:《春秋左传诂》是清代著名学者洪亮吉的代表作,在清代《左传》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。本文以《左传诂》所辑《左传》旧注为考察中心,通过细致比对《左传诂》与宋儒王应麟的《古文春秋左传》、余萧客的《古经解钩沉》、严蔚的《春秋内传古注辑存》在辑佚条目数量、来源及文本等方面的异同,指出《左传诂》在辑佚过程中参考了王、余、严的成果,并在一定程度上因袭了诸家辑本的文本特征,且辑佚条目亦欠完备。此外,学者多谓《左传诂》中的“杜同此”“杜取此”“杜本此”三条例为洪氏所独创,其实王应麟早已运用了“杜同”“杜注参用”的形式。应该说,洪氏制定的条例直接得益于王应麟的启发。

关键词:春秋左传诂;洪亮吉;辑佚;清代学术史


武英殿本《论语注疏》考论

杨新勋

摘要:武英殿本《论语注疏》是以明万历十四年(1586)北京国子监刻本的初印本为底本的,其校本有毛本,还可能参考了宋八行本。殿本《论语注疏》新缀入了释文,这些释文应来源于《通志堂经解》本《经典释文》。殿本《论语注疏》的成就和贡献体现在缀入释文、调整体例、附有《考证》、施加句读,尤其是精加校勘、订讹补缺等方面。殿本《论语注疏》是历代《论语注疏》版本中内容最全面、校勘最精善的本子,是古代经疏体系最完善的样态,也代表了清代乾隆初年官方经学的水平。此本的不足之处是调整注疏的起讫语有失当,校改偶有错误和遗漏,释文也偶有错误。

关键词:殿本;监本初印本;释文;校勘;增补


文史新探



周代二密史事探论

叶先闯

摘要:周有二密国,一为西土密须,一为畿内密。二者族姓、地望、政治进路迥异,一度并世共存。泾上灵台姞姓密须曾遭文王攻灭,而于其故地另封姬密则系乌有之事。共世密康公即为姞密后裔。畿内密与周王同姓,政治进路以出任王官为常,密伯供职于成周,协助周王巡守并控御外服诸侯,于河南密县领有封国,密叔则于宗周王廷出任高级军官且任册命傧右。透过畿内密大小宗于王室任职经历,似能看出周制世卿世禄外,仍有一定建官用贤功能。

关键词:密须;密康公;畿内密;政治进路


江永孔子研究考——以《乡党图考》为中心

许璐

摘要:清代经学重视考据,学者致力于先秦两汉经典的研究,其精深广博是今人难以企及的。作为清代考据学的代表人物,江永熟谙经史,长于比勘,其《乡党图考》于先秦典籍中每有疑,辄能多文并举、互见,纠抵牾、辨真伪、见真知。其书起首若干章节以孔子为对象,专以考辨为宗旨,是江永作品中难得的综合经史之作。除《图考》外,江氏还著有《孔子年谱》。本文辑录江永著作中有关孔子研究者,有争议处对照其他研究,通过展示江永的孔子研究成果,管窥江永以经证史的史学研究风格及成就。

关键词:江永;孔子;乡党图考;年谱


《明本释》作者刘荀家世仕履述考

陈广胜

摘要:《明本释》是研究宋学的重要参考书,书中对孙复、石介、范仲淹、周敦颐、张载、邵雍、程颢、程颐、王安石、司马光、范祖禹、刘挚、杨时、胡安国、胡宏、张九成、朱熹和吕祖谦等的言论多有引论,并述及东学、洛学、关学、荆公新学、苏学、胡学等两宋主要学派源流和人物传略,具有重要学术价值。但其作者刘荀的生平,史载不详且有歧异。本文参稽史籍,对其家世和仕履进行较全面的考证,纠正了以往记述和研究上的讹误,基本厘清了刘荀的世系和仕履脉络。

关键词:明本释;刘荀;刘挚后人;仕履


《历代名臣奏议》的编纂及其史学影响和价值

石鹏

摘要:《历代名臣奏议》为永乐间黄淮、杨士奇奉敕主编的奏议类文献汇编。是书始纂时间当在永乐七年(1409)二月至十二年九月之间,参纂人员除黄、杨二人外,可考者尚有周忱、卢翰、林志、陈循四人。此书无序及编纂官衔名,其根本原因在于立储之争,由此而导致监纂官黄淮身陷囹圄。就史源问题而言,该书先秦部分有大量的内容取自刘向《说苑》;唐及五代部分,有学者认为有取材于《旧唐书》《旧五代史》,实则不然。《历代名臣奏议》推动了后世“经世文”以及奏议文献的编纂,在当今的历史文献编纂、辑佚等方面仍有较高的价值。

关键词:历代名臣奏议;编纂时间及人员;历史编纂学;辑佚


惠栋的史学思想及经史研究关系论析

赵四方

摘要:《后汉书补注》与《汉书纂录》是清代惠氏家族在史学上的代表著作。详细考察这两部著作,能够促进有关吴派史学渊源与思想特质的研究。惠栋在史学上深受顾炎武启发,并形成了一种以“汉义”诠“汉史”的思想。这种思想从根本上而言是尊崇“汉学”的经学观念在史学中的具体表达。惠氏史学与经学立场一致,方法相通,多部著作的更名反映了其“汉学”思想的形成过程。他的经史研究还共同透露出政治压力下的思想隐衷。

关键词:惠栋;汉史;汉学;经史互动


朱筠《椒花吟舫文稿》之性质及与《笥河文钞》之关系

周昕晖

摘要:朱筠是清代重要学术人物,国家图书馆藏有其《椒花吟舫文稿》八册,是朱筠辞世后,家人收拾其遗作手稿装订而成,尚未经统一誊清,故集中诸篇形态各异。其弟朱珪即据此稿本及其他资料编刻成《笥河文钞》,作为朱筠文章最早的选本行世,《文稿》保留的编辑痕迹,展现了《文钞》的编选、校订工作。而《文钞》又有二卷本和三卷本的不同,三卷本是在二卷本基础上加刻了卷一三九篇应制文而形成的,《文稿》前四册与后四册的细部区别也正体现了这一发展过程。

关键词:朱筠;稿本;椒花吟舫文稿;笥河文钞


文化广角



“舆说辐”小议

刘兆轩

摘要:“舆说辐”见于《周易·小畜》“九三”,陆德明《经典释文》谓辐“本亦作輹”,此后宋、清两代及现代学者针对“辐”“輹”二字的正误问题,从不同领域、不同角度展开考辨。通过梳理千余年来各家的研究成果,结合出土文献及考古学的成果,可以在学术史的层面为《周易》校勘研究提供参考帮助。

关键词:舆说辐;周易;小畜;輹;伏兔


《考工记·匠人营国》著作年代考

邱海文

摘要:《匠人营国》篇的布局原则主要有“一门三道”“前朝后市”“左祖右社”。这些原则的思想渊源均能在先秦文献中找到。“一门三道”源自先秦时期为社会稳定有序而作的理想化设计。“左祖右社”源自先秦时代的阴阳思想以及由此引申出的“左吉右凶”的观念。“前朝后市”则是对商、西周时代王与王后分治观念的追述。实际上《周礼》的天、地、春、夏、秋五官系统中也包含这几种原则。由此可知上述几种布局原则在先秦时代已经形成,所以《匠人营国》篇并不是根据西汉长安城的布局写定的,其著作年代应在战国时期。

关键词:考工记·匠人营国;西汉长安城;著作年代


韦昭《国语解》文献考释

方韬

摘要:韦昭《国语解》是研究《国语》最重要的著作。但该书的撰著年代及音注问题仍含混不清。从韦注所涉孙吴的地名入手,可考证出韦昭作注的时间在赤乌五年(242)至宝鼎元年(266)间。天圣明道本《国语解》卷一《周语上》的反切直音皆非韦昭注,而是羼入的唐人旧音。比勘宋本《文章正宗》中的《国语》选篇,可推定明道本的注音并非清人影抄时羼入,或是宋本的原始状态。

关键词:韦昭;国语解;地名;音注;文章正宗


“经史子集”四部称谓新探

王云鹏

摘要:“四部”称谓最早见于东汉末年,专指集部文献。东汉末期至南朝梁,校雠工作中使用“五经”“四部”“史汉”“诸子”代称甲乙丙丁四部图书。南朝梁至唐朝初期,校雠工作中使用“经部”“史部”“子部”“集部”替代“五经”“四部”“史汉”“诸子”的称谓。但是,从东汉末期至唐朝初期,编制的四部图书目录始终以“甲乙丙丁”命名,直到显庆年间,《隋书·经籍志》使用校雠术语替换四部目录的称谓(甲乙丙丁),“经史子集”才由校雠工作中的专业术语嬗变为四部目录的称谓。唐宋时期,称引四部书时,依然以“甲乙丙丁”命名,抑或结合校雠学“经史子集”的称谓和目录学“甲乙丙丁”的称谓,采用目录次序加校雠内容的混合称引方式。

关键词:隋书·经籍志;经史子集;四部


谈敦煌道经中的所谓“千字文帙号”

郜同麟

摘要:敦煌文献中有三件道经的包首题、卷题下有“土”字标识,不少学者认为这是“千字文帙号”,是道藏的标号。但三种道经合计近二十卷,不可能同在一帙之中。开元道藏也不太可能编至“土”字号。佛教大藏经至五代时方流行以千字文编帙号,道教不可能远在唐代中期以前就用千字文帙号。这一“土”字其实是收藏地净土寺的简称。唐代官方道经目录《三洞琼纲》的影响有限,敦煌地区也未必有官颁道藏全藏。

关键词:敦煌文献;道经;千字文帙号;道藏


论唐代册礼使的职责及作用

张攀利

摘要:册礼使一职最早出现于唐代,最初临事而设,唐玄宗以后逐渐作为专项使职成为朝廷宣册命、行册礼的主要执行者。唐代册礼使可分为对内和对外两大系统:对内负责从皇帝、皇太后、皇后、皇太子、诸王、妃嫔、公主直至臣下的册命,完成权力关系的分配与承认;对外执行对边疆民族首领的册封活动,致力于藩属关系的建立与维护。册礼使虽名为礼仪性使职,但在中晚唐政治生活中发挥了特殊作用,并一直延续至清代才消失在历史的深处。

关键词:唐代;册礼使;册命;中晚唐政治


读书丛札



《傅山全书》之诗集整理订讹

冯乾

摘要:《傅山全书》是傅山著作的汇编,规模弘大,内容丰富,为傅山研究提供了充足的文献。由于傅山具有强烈的艺术个性,其诗歌戛戛独造,自成一家,其书法拙丑倔强,好用奇字,从而导致《傅山全书》之诗集整理中出现了许多问题。一是编次错误;二是误收他人诗;三是误收伪诗;四是错改原文;五是误释误断。本文以《傅山全集》的诗集整理部分为例,指出上述讹误,希望整理者加以重视。

关键词:傅山;傅山全书;诗集;订讹


《中国古籍善本书目•经部》订误三则

张宝三

摘要:《中国古籍善本书目》为目前中国最具权威之古籍善本书目,对于了解现今所存善本古籍概貌及鉴别、整理善本古籍皆有极高之参考价值。惟因其书所著录之善本古籍数量繁多,编辑者得以实地复核原书者,仅占少数,故难免有疏误之处。本文就《中国古籍善本书目·经部》所著录“《毛诗名物图说》九卷,稿本”“《周礼註疏》十八卷,明末张采刻本”“《阎红螺说礼》三十三卷,明崇祯九年阎氏二分明月菴刻本”等三书中之问题提出讨论,勘订其误,或有助于其书之更臻完善。三处之误,盖皆由于未细审原书内容所致,由此益显示细审原书内容对书目编纂之重要性,值得重视。

关键词:中国古籍善本书目·经部;订误;书目编辑


感谢《中国典籍与文化》编辑部提供信息!


编辑:西子

排版:大隐


相关资讯

刊物|《中国典籍与文化》2021年第1期

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